從江津出發驅車90公里來到柏林鎮,沿著東勝方向走到帽林山金銀花加工廠左轉,行駛1公里左右到達東勝村白果灣,一棵參天大樹呈現在記者面前。 千年古樹10層樓高 這棵樹王雷劈不斷 “銀杏王”披著碧綠的“盔甲”,直徑達到4米左右,主樹干達12米,需要8個成年人才能合圍抱住。樹高約30米,有10層樓高,大小枝干300多枝,樹冠面積有250多平方米。 這棵“銀杏王”種植于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屬于重慶市一級保護樹,當地人叫做“銀杏王”,都把它視為“吉祥樹”。 傳說蜀國士兵栽種 村民拜祭視為“神樹” 三國時期,蜀國軍師諸葛亮南征孟獲,出師不利,急調精銳馳援。來自蜀國各地的精騎趕往云南。100余人的騎兵部隊在從四川前往云南,途中經過柏林鎮,于柏林休整一晚,準備進入貴州。 當晚,將士們卻無法生火做飯,只好拿出干糧充饑,這時,一位士兵拿出生白果吃了起來。看到白果,大家紛紛前來哄搶,一不注意,白果散落一地。士兵們趕緊將泥漿中的白果撿起來洗干凈,分而食之。 清晨,騎兵部隊離去,他們散落的白果卻在這片富硒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據有關專家考證,柏林鎮東勝村銀杏王種植于三國時期,但由誰栽種卻沒有確切答案。這一隊精騎馳援諸葛亮,意外留下銀杏樹的傳說卻在村民中口口相傳。 也許出于對神樹的崇拜,“銀杏王”成為了村民們祭祀、慶祝的場所,每到重大節日,“銀杏王”周圍總是煙霧繚繞,香火鼎盛。 近年來,大家愈發相信“銀杏王”是保護大家的神樹,2011年,為了更好地保護“銀杏王”,大家籌集資金在銀杏樹下修建小廟一座,安放土地菩薩,讓菩薩保護“銀杏王”,同時大家也有了更好的祭祀場所。 千年間枝繁葉茂 遮蔭結果護佑村民 以前,村里面家家戶戶有喜事或者遇到重大節日都會到大樹下面燃放爆竹祈求平安,如今修建了土地廟,大家都自覺在廟里面進行這些活動。 2011年,遭受雷擊起火之后,柏林鎮出資5000元在銀杏樹的周圍修了圍欄。為了讓這棵樹能夠盡快恢復,村民們約定不準小孩在樹上爬,更不準在樹下放鞭炮,大家互相看守,小心翼翼地呵護著。 “這棵樹在文革時期就差點被砍掉,由于村里人對樹木有著極厚的感情,盡全力保護,這棵千年銀杏樹才得以幸免。”家住銀杏樹旁邊的村民李育才說,夏天村里人都會到樹下乘涼,不少老人還會把涼板搭在樹下睡覺。 “銀杏果子成熟時,村民們都會來摘白果,不圖數量,只是為了沾‘神樹’的福氣,以求健康長壽。”李育才告訴記者,銀杏樹的果和葉都受到大家的喜愛,到了秋天,家家戶戶吃白果,泡銀杏葉茶成為村里人的一種生活習慣。
|